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高度肯定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之后,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是助推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总书记提出了“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全面加强党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凝聚强大合力,高水平推动乡村振兴。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不仅搭建起国家和乡村有效沟通的桥梁,实现了国家资源和乡村资源的有效衔接,也体现了党管农村工作的具体实践和制度创新,是乡村振兴中党的路线方针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坚实基础。
 

作为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的概念,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是产业兴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最为基础的一环,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内生动力。当下乡村产业发展已整体进入由基础农产品生产和供给主导,向既重视基础农产品生产和供给,又重视农业农村多功能性产业化和乡村价值深度开发转化的新阶段。在此背景下,不同地区先行先试,形成了“党和政府—企业—农民”协同助力产业振兴的新模式和新经验。
 

 

党和政府:产业振兴的领导者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国家形势风云变幻的背景下,乡村振兴是应对形势变化的关键之举。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各级党和政府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积极推动我国欠发达地区绿色、生态转型,逐步抓好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是承载着文化和自然价值的高级经济形态,生态文明的主战场在乡村,生态经济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内涵。全国各个地区做好耕地资源保护、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强化生态保护与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为产业振兴奠定良好的生态基础。同时,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积极发展旅游和文化产业,使得文化资本和环境资本变为经济资本,更好地带动经济发展,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地生根。
 

例如,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区域,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提出重视生态保护,不搞粗放式大开发,坚持因地制宜重点推进产业发展、搞好资源耕地保护。在党中央和国家政策的统领下,长江沿线各省市和地方政府部门秉持因地制宜,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旅则旅的实事求是精神制定产业规划,不搞一刀切、不照搬照抄其他地区的发展经验,探索出具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长江三峡的偏远山区积极发展高山绿色果蔬种植,形成了品种选择、过程管理和产业发展的科学方案,打造地域性特色农产品品牌,助推农民脱贫致富。上海作为长江流域的龙头城市,积极构建与超大城市相适应的乡村产业体系,推动世界级生态岛崇明为基础的“花博会”、孵化文创衍生品、文创设计、音乐制作等创业企业、打造郊野公园、采摘基地等乡村发展新业态,挖掘江南水乡的生态、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发挥产业在经济、社会、文化和历史等方面的综合效益,助推城郊乡村和产业差异化发展。
 

 

企业:产业升级的助力者

企业是乡村产业升级的助力者,通过新技术、新模式、新人才和新手段的引入,乡村产业发展焕发出新的生机。
 

随着我国“互联网+”进入乡村与农业融合,逐渐形成了线上和线下商业经营活动构成的产业联合体,发挥社会与市场的组合作用,加速了产业的产品培育、人才培育和市场培育的过程。依托企业对相关产业的资金、人员和技术投入,形成一个良性的商业运营体系,构建农村发展的产业发展根基。可以说,互联网新经济和新业态为基础的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加速了产业的提振与升级,同时也培养了懂市场、拓销路的新农人,为乡村振兴带来了巨大的动力。尤其是企业通过不断投资和创新,提升了产业的市场认可度,加强了对外沟通、市场连接和新建基础设施,从而激活了社区的信心、盘活了社区的资产和产业资源,谱写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之一,在国家基础设施完善和升级的过程中,互联网与农业产业的融合,加速将新的发展方式和理念带入了农村的日常生活之中。在“互联网+”时代,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要积极代入互联网思维,实现多元化发展路径,提升农业产业化、专业化、集约化水平,探索小而精、优而特的新发展模式,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发掘乡村功能价值。互联网科技在乡村产业中越来越有效率,而最有效率的科技是农业企业。投资者和参与者在持续地学习,对劳动者的数字化经营的教育活动,提升业务能力和员工素质。竞争格局和业务情况的飞速变化,乡村产业发展变迁助力乡村振兴。
 

 

农民:产业振兴的生力军

乡村产业振兴,既需要良好的政策和商业环境,也离不开个体孜孜不倦的奋斗精神,更离不开产业发展的坚定信心。如果说党和政府是乡村产业的领导者,企业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助力者,那么农民是乡村产业振兴的生力军。农民对乡村产业未来的信心比金子还贵,为农业农村增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谱写乡村和产业发展的新未来。
 

从新品种、新市场再到新模式,乡村产业振兴是一场不断发展创新的接力赛。农民积极参与到产业发展过程中,质量好、销路畅通、配送体系发达、价格友好的好产品,正以高质量农业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产业振兴在乡村振兴中不仅发挥了“富口袋”的作用,也起到了“富脑袋”的效果。依靠产业发展和收入增长,农民积极提高农村的教育投入,扩展了农村的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连接。
 

 

协同参与:开拓产业振兴新阶段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起点上,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就是要不断开创“三农”事业发展新局面。
 

一方面,要坚持党的“三农”政策的政治引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用全会精神武装头脑。另一方面,要将全会精神落实到乡村振兴工作,学深悟透、融会贯通,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党和政府作为地区乡村振兴的领导者,要胸怀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提高战略站位,坚持与发扬党解决“三农”问题的经验,不断完善和创新产业规划,提高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只有党和政府坚守为民情怀,以用心用情用力规划产业,才能引导企业和农民的协同参与和创新。
 

在乡村产业振兴过程中,政策的方向,是企业的机遇,也打开了农民的新希望。“党和政府—企业—农民”的协同参与和联动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宝贵经验,体现了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治理体系创新。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协同助力产业振兴,中国的未来发展思路,要加强“三农”干部配备,提高“三农”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加大“三农”资金投入、政策普惠,补齐“三农”公共体系短板,推动乡村产业的提质增效和长远发展,提升中国乡村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同时,加快农村教育优先发展,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优化乡村教育空间布局,发挥互联网功能,推进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不断扩容,试行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完善城乡劳动力要素市场和用工制度,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广大农民创新创业,自主就业,创新乡村产业发展,激发农民群众的创造力和奋斗精神,在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中让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 | 上海学习平台(上海高校智库上海高校智库供上海学习平台原创专稿,供稿单位:市教卫工作党委、复旦大学)

话题:



0

推荐

复旦发展研究院

复旦发展研究院

471篇文章 17小时前更新

复旦发展研究院是一家聚焦“中国发展研究”,以“学科深度融合” 为动力、以“统筹管理孵化”为延伸、以“高端学术运营”为特征的 跨学科、综合性、国际化研究机构。它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最早成立 的高校智库之一,也是 “中国十大影响力智库”。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