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月19日,七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美国与其他西方国家元首一致表示将加强合作共同抗击新冠疫情。这是自去年疫情爆发以来,美欧首次明确表态加强多边抗疫合作。然而,全球疫情形势仍不乐观,截至北京时间2月26日,新冠肺炎全球累计病例已突破1亿1000万,死亡人数突破250万,开展更广泛的抗疫合作迫在眉睫。

 

2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就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疫苗获取情况和国际安全问题举行了部长级的线上公开会议。会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全球各地接种疫苗存在着严重不公平和不平衡现象。在此背景下,多边机制下的抗疫合作需要在不止于七国集团的更广泛基础上开展,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受疫情影响程度差异大,这种背景下的全球合作究竟路在何方呢?


 

 

疫苗分配不均,

全球抗疫的协调难题


据《纽约时报》全球新冠疫苗分配的实时追踪报道,截至美国当地时间2月25日,新冠疫苗已在全球累计分配超过2.217亿剂疫苗,平均每百人2.9剂疫苗。

全球疫苗接种速度。数据来源:纽约时报。

 

然而,国家之间的疫苗接种覆盖率和接种数量存在巨大差异(见表1)。

 

数据来源:纽约时报(截至美东时间2月25日)

目前,已有88个国家开始接种新冠疫苗,其中疫苗接种覆盖率最高的国家是以色列,已有51.8%的国民接种过至少一剂疫苗,36.1%接种全部两剂疫苗。在疫苗接种数量方面,以色列同样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已累计分配超过780.8万剂疫苗,平均每百人87.9剂,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0倍。疫苗接种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每百人2.9剂)的国家有50个,其中绝大多数为美欧以及少数中东富裕国家,而疫苗接种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大多是中低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即使开始接种疫苗,但由于 “新冠疫苗实施计划”(COVAX)是采购和运输疫苗的唯一途径,实现大规模人群接种仍遥遥无期。

 

从疫苗接种总数上看,美、中、英、印、以、土、巴、阿、德、法等排在前十位国家占据全球疫苗接种量的79.6%,考虑到中印两国庞大的人口数量,这意味着其他8个国家占据了远超其人口比例的疫苗资源。与此同时,全球仍有100多个国家没有获得一剂新冠疫苗。

 

国际非营利组织ONE Campaign的最新数据同样指出,截至目前,美国、欧盟、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日本已获得30多亿剂新冠疫苗,而这些国家所有人注射两剂疫苗仅需20.6亿剂,即这些国家囤积了10多亿剂疫苗。以目前疫苗供应商的生产能力尚不足以在短期内满足全球疫苗的需求量,这意味着发达国家囤积疫苗的行为将导致较贫困的国家无法获得足够的疫苗。

 

除疫苗外,很多欠发达地区还严重缺乏新冠病毒检测试剂、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救治所需药品和个人防护用品。尽管如此,拜登政府依然明确表示在大多数美国人接种疫苗之前,美国将不会向贫穷国家捐赠任何美国购买的疫苗。美国仅会以向COVAX捐款的形式补贴发展中国家获得疫苗所需资金。

 

然而,这种局限性的合作对于全球抗疫只是杯水车薪。截至北京时间2月26日,印度和巴西的累计确诊病例均突破1000万,分别位居全球第二和第三,其中巴西因感染新冠病毒的死亡人数超过25万,印度超过15万。相比于发达国家所拥有的完善医疗卫生体系,发展中国家大多不甚健全,防疫能力薄弱,抗击新冠疫情不得不更多的仰赖疫苗接种。

 

不仅如此,因为工业基础的薄弱,发展中国家因去年实行的封闭政策造成的经济危机较发达国家也更为严重,尤其是受新冠疫情拖累最为深重的巴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2020年巴西整体经济出现严重衰退,萎缩将近6%,公共债务的占比高达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百,货币贬值29.33%。受疫情所困,巴西政府不得不向国民大量发放补贴,导致国家欠下难以偿还的巨额债务,巴西总统博纳索罗已于上月初宣布国家“破产”。

 

如果不能尽快完成大多数人群的疫苗接种以控制疫情的蔓延,印度乃至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将面临“破产”。然而,现阶段疫苗分配的严重不均无疑在促使这一可怕的场景加速到来。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全球范围内的抗疫合作势在必行,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言,只有每个人都安全,所有人才能安全。

 

世界主要经济体渐趋合作,

合作抗疫曙光微现

 

(一)七国集团框架下的抗疫合作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2月17日与多位非洲国家领导人举行的视频会议上表示,非洲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工作速度之慢令人“难以接受”,并指责富裕国家与贫穷国家间获取疫苗的不公平性。法国可以在以七国集团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与非洲国家之间展开斡旋,帮助非洲国家争取更多疫苗援助。此外,德国总理默克尔也表示希望与二十国集团加强合作共同抗击新冠疫情。

 

2021年七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一致表示加强抗疫合作,图片来源:CGTN。

 

在此背景下,跨北大西洋伙伴在多边抗疫合作领域逐渐形成共识。在19日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的七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美欧领导人一致表示将在抗击新冠疫情方面加强合作。具体措施包括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并支持其领导和协调作用,以此为契机加速全球疫苗的开发和部署;提高疫苗生产能力;改善信息共享,例如新型变异病毒基因序列;推进透明和负责任的抗疫行动以及增强人们对疫苗的信心。

 

七国集团重申了对全球抗疫合作项目的支持,包括“COVID-19工具获取加速计划”(ACT-A),COVAX以及为实现可负担和公平获得疫苗、治疗药品、诊断试剂的所有公共卫生项目。会后,七国领导人宣布对ACT-A和COVAX追加40亿美元的财政支持,支持总额将达到75亿美元。七国集团还邀请包括二十国集团和国际金融机构在内的所有合作伙伴为ACT-A提供更多支持,包括增加发展中国家通过COVAX获得疫苗的机会。

 

(二)中俄积极援助发展中国家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抗疫合作的过程中,中国以实际行动促进疫苗公平分配,致力于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促进了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截至2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上王毅的发言,中国已向COVAX提供了1000万剂新冠疫苗,用于满足发展中国家的急需,并向53个提出要求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疫苗援助,国产疫苗已经出口至22个国家。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18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即使在春节期间,中国对外提供和援助新冠疫苗的脚步也没有停歇。在此期间,中方已向津巴布韦、土耳其、秘鲁、摩洛哥、塞内加尔、匈牙利、阿联酋等7国交付了疫苗。同时,中国积极发挥产业链优势,支持和协助其他国家在中国或在当地加工、生产疫苗产品,助力提升全球产能。在疫苗分配严重不均的现实条件下,中国的一系列实际行动不仅切实促进了世界疫苗公平,还为人类战胜新冠疫情提供了“中国防疫保障”。

 

中国(左)和俄罗斯(右)研制的新冠疫苗,图片来源:华尔街日报。

 

除中国外,俄罗斯同样正在与多个发展中国家积极开展疫苗生产合作,试图缓解全球疫苗供不应求和分配不公。据俄罗斯卫星通讯2月12日报道,由本国加马利亚研究所(Gamaleya Institute)研制的全球首款新冠疫苗“卫星- V”(Sputnik V)已在欧洲、拉丁美洲、中东、非洲、亚洲和北美的26个国家获得使用许可。《金融时报》的报道称,负责“卫星- V”海外分销的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RDIF)已与10个国家的15家制造商签署了合同,未来将生产14亿剂“卫星- V”疫苗,足以为7亿人接种疫苗。其中,中国、韩国、印度和伊朗的工厂将生产可以出口到第三国的“卫星- V”疫苗,而巴西和塞尔维亚等国的工厂生产的疫苗将主要满足两国各自的需求。该报道指出,这种生产方式可避免“卫星- V”疫苗遇到其他疫苗所面临的供应短缺问题。同时,因该疫苗售价低廉、易于储存,也可使其更容易被大多数中低收入国家所接受。

 

(三)世卫组织推动公平的全球抗疫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抗疫力量来自以世界卫生组织为首的多个国际组织,包括领导和组织COVAX的全球免疫联盟和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

 

自去年疫情爆发伊始,世界卫生组织即宣布启动“新冠肺炎战略准备和应对计划”, 致力于汇集全球力量共同抗击新冠疫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去年该计划所需资金为17亿美元,最终筹集了15.8亿美元,超过90%分配给了各国和各地区,为一线抗疫工作的展开提供了重要资金,并支持了世界卫生组织核心的科学和技术工作。

 

得益于这一计划的实施,世界卫生组织及其合作伙伴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大量无差别的抗疫援助,内容包括运送1900万个检测工具、分发2.43亿件个人防护装备、提供1.2万张重症监护病床、部署191个紧急医疗队、支持5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血清流行病学研究以及开展150场在线培训活动。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中)主持新冠肺炎疫情例行发布会,图片来源:纽约时报。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参加2月17日举行的联合国安理会新冠疫情防控线上会议时表示,美国政府将在本月底之前向世界卫生组织补缴超过2亿美元的会费,包括拖欠的会费和现阶段应缴的会费。这是拜登宣誓就职当天宣布美国重返世界卫生组织并加入“新冠疫苗实施计划”后,美国政府首次就这一问题做出实质性举措。补缴会费是美国作为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在履行财政义务方面做出的关键举措,展现了拜登政府重回世界卫生组织的坚定决心。作为全球经济体量首屈一指的国家,美国回归多边主义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世界卫生组织在领导全球抗疫的工作中能得到充分的支持。

 

如今,当西方与东方在抗疫合作方面渐趋相向而行之际,世界卫生组织作为全球卫生领域权威的国际组织,预计将发挥更为有效的作用。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18日举行的新冠肺炎疫情例行发布会上宣布启动2021年“新冠肺炎战略准备和应对计划”,预计募集19.6亿美元资金,号召世界各国团结一致推动公平的全球抗疫。该计划包含六大目标,旨在遏制新冠病毒传播、减少暴露、抵制错误信息和假消息,保护弱势群体、减少疾病和死亡和加快公平提供新冠疫苗、诊断工具和和治疗方法。这项计划的实施不仅有利于促进全球协作共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也有助于恢复并建立一个更安全的世界。

 

病毒变异与政治角力:

全球抗疫合作仍面临隐患

 

截至美国当地时间23日,美国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超过2823万,死亡人数突破50万。去年12月英国发现变异新冠病毒后,美国受变异病毒传播能力增强以及节假日人口聚集影响,每日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数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尽管随着新冠疫苗的大规模接种,整体疫情形势有所好转,病例增加数量有所下降,但由于目前的研究证据尚不足以定论现有疫苗对抗变异新冠病毒的效果,且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新冠疫苗需要针对新的突变位点不断更新才能保证较高的有效性,依靠现有疫苗取得的抗疫成就面临随时倾覆的风险。

 

美国疾控中心当地时间16日报告了至少1299例感染在英国、南非和巴西发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的病例,其中1277例感染的是在英国发现的变异毒株。该变异毒株已经在美国41个州和华盛顿特区发现。这些病例并不是美国的变异毒株感染病例的全部,而是仅代表通过分析阳性样本发现的病例,实际感染人数可能远超这一数字。已有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英国发现的变异毒株可能成为下个月在美国流行的主要新冠病毒。

 

不仅是美国,欧洲同样面临变异新冠病毒引发疫情反弹的巨大风险。截至欧洲当地时间18日,欧洲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超过3563万,死亡人数突破80万。考虑到变异病毒可能引起新的疫情爆发,欧盟已定于17日启动一个名为“赫拉孵化器”旨在研究变异新冠病毒的项目,医药企业实验室、政府卫生机构和研究人员将参与其中,为研制和生产第二代新冠疫苗做准备。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16日表示,在努力开发现有疫苗的同时,欧盟必须帮助制药企业发展第二代疫苗生产能力,因为新冠病毒已经变异并将继续变异,欧盟为应对变异病毒做好准备至关重要。为此,欧盟已成立专项工作组,致力于打破疫苗大规模生产面临的瓶颈,适应第二代疫苗生产。彭博社的报道称,欧盟将要求成员国额外提供资金,以便调整欧盟已经与疫苗生产商签订的合同,确保疫苗能够应对变异新冠病毒。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中)宣布启动“赫拉孵化器”项目,图片来源:欧盟官网。

 

在变异病毒对疫情发展带来越来越多不确定性的情形下,美欧各国能够用于抗疫援助的资源势必受到更大的限制。倘若因变异病毒引发新一轮新冠疫情,即使第二代疫苗能够在短时间内问世,恐怕仍将重蹈目前各国争抢的覆辙,全球抗疫合作的努力很可能将再次付之东流。更为严重的是,众多发展中国家尚未来得及获得足够的疫苗摆脱第一轮疫情,如果叠加变异病毒引起的第二轮大规模传播,后果不堪设想。尽管值此危机四伏之际,政治角力依然频繁上演,危及着全球合作来之不易的成果。

 

回顾美国国务卿布林肯17日在联合国安理会上的一系列表态和行动,不难发现美国回归的用意远不止于重回多边主义参与全球共同抗击新冠疫情的合作。布林肯在言辞中明确提出“美国将再次担任全球公共卫生的领导者”,谈及美国承诺补缴会费之余表示“这也是为将来改革世界卫生组织而做出的努力”。随后,布林肯又以美国惯常的“领导者姿态”提出每个国家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所应尽的义务,其中特别指出“正在进行的有关这种流行病根源的专家调查以及将要发布的报告必须是独立的,其发现必须基于科学和事实,并且不受干扰。为了更好地了解这种大流行并为下一次大流行做好准备,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必须提供任何爆发初期的所有数据”。

 

此前,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曾发表声明称美国重返世界卫生组织后将按“最高标准”要求世界卫生组织,还公然对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病毒溯源国际专家组在中国部分的工作提出质疑,并呼吁中方公布疫情早期数据。美国的两次公开表态显然蕴含着极深的政治考量,反映出在中美以竞争为主旋律的当下两国开展抗击新冠疫情合作面临重重阻力。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联合国安理会新冠疫情防控线上会议发言,图片来源:美联社。

 

事实上,由于前任总统特朗普采取消极的抗疫策略导致美国成为全球新冠疫情最为严重的国家,大大损害了美国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领域的信誉。加之特朗普政府信奉单边主义,于去年4月退出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削弱了美国在这一领域的公共影响力。此外,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组本月初发布的武汉溯源调查报告粉碎了美国此前一直制造的谣言,使得美国政府无法再利用病毒起源等理由推卸自身抗疫不力的责任。

 

布林肯此时的这番表态表现出美国试图通过恢复对世界卫生组织的经济援助恢复在该组织乃至世界卫生体系内的领导权和话语权,改变在新冠溯源等问题上对美国不利的舆论环境。总之,政治角力的因素始终包含在美国参与全球抗疫合作的考量之中,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合作进行的深度和广度。

 

此外,由于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和长期意识形态的不同产生的不信任感,西方国家对于中国和俄罗斯生产的疫苗始终心存芥蒂。即使辉瑞、莫德纳和阿斯利康三家公司生产的疫苗已经预先订购至今年夏天,鲜有西方国家的药管局考虑启动中俄两国疫苗在本国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审查程序。而众多发展中国家只能在通过COVAX获得疫苗之外,寄希望于采购中俄疫苗或接受捐赠,疫苗获取途径迟迟无法多元化,严重影响了人群获得免疫的速度。时至今日,全球疫苗分配逐渐形成发达国家互相抱团取暖、发展中国家仰赖中俄的分裂局面。如何破除这一壁垒,形成全球抗疫的合力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接种新冠疫苗,“第二代”疫苗开发计划提上日程,人类战胜新冠疫情的时刻似乎越来越近。然而,疫苗在全球范围内分配的严重不均无疑拖慢了这一进程。现阶段,以发达国家为代表的七国集团以及中俄领导下的“南南合作”在抗疫合作上已取得显著进展,期待在世界卫生组织的统筹协调下实现更加有效的全球抗疫合作。

 

参考资料

1. Tracking CoronavirusVaccinations Around the WorldTheNew York Times

 

2. Carmen Paun, U.S. won’tshare vaccine before all Americans receive shots, officials say, Politico,

 

3. Secretary Antony J. BlinkenRemarks to the UN Security Council Briefing on COVID-19 and Vaccine AccessU.S. Department of State,

 

4. UN chief urges global planto reverse unfair COVID-19 vaccine access, FOX News,

 

5. Teddy Ng, China saysstockpiling of Covid-19 vaccines by rich countries needs to stop, South ChinaMorning Post,

 

6. G7 Leaders' Statement: 19February 2021, Prime Minister's Office, 10 Downing Street and The Rt Hon BorisJohnson MP,

 

7. 2021218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主持例行记者会,中国外交部官网,

 

8. COVID-19 situation updateworldwide, as of week 6, updated 18 February 2021, European Centre for DiseasePrevention and Control,

 

9. David Pilling & HenryFoy, Africa will pay more for Russian Covid vaccine than ‘western’ jabs, TheFinancial Times,

 

10. Henry Foy & Max Seddon,Russia’s Covid vaccine faces global production hurdles, The Financial Times,

来源丨复旦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

作者丨Luka

话题:



0

推荐

复旦发展研究院

复旦发展研究院

508篇文章 17小时前更新

复旦发展研究院是一家聚焦“中国发展研究”,以“学科深度融合” 为动力、以“统筹管理孵化”为延伸、以“高端学术运营”为特征的 跨学科、综合性、国际化研究机构。它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最早成立 的高校智库之一,也是 “中国十大影响力智库”。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