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作者 孙立坚 教授

 复旦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虹桥国际枢纽空间定位和配套功能的问题


来源:人民日报

2035年虹桥国际枢纽要全面建成“一核两带”,覆盖沪苏浙区域;而关键是在“三功能四着力”的特色体现。

“三功能”是指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要围绕大交通、大会展、大商务三大功能。“四着力”则是指着力建设国际化中央商务区、着力构建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着力提高综合交通管理水平、着力提升服务长三角和联通国际的能力。事实上,从去年的数据看,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已经做的相当不错,域内经济总量接近2.3万亿元,已经上了万亿元的能级。

 

具体而言,虹桥国际枢纽的功能定位的理念要新,目标要准。

理念新体现在要以长三角一体化的理念来发展虹桥国际枢纽,另外,虹桥国际枢纽一定要打造一个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生态,第三,在目前的新格局下,一定要的形成国际竞争合作的新机制。

对于这个长三角一体化来推动虹桥国际枢纽的架构的这个新理念,关键是要形成协同效应,这是长三角一体化时间20多年来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今天在新格局下,我们一定要解决这个痛点问题。长三角一体化还有新的含义,表现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特征上,这是与现在错综复杂的内外环境密切相关的。面对新格局的转型,各个地方都在想办法争机会,所以我们的长三角一体化一定要认清自己的比较优势,避免同质化低水平的竞争。上海这个城市和它的周边地区,相对于其他地方而言,具有高消费的潜在市场,又有高储蓄的资金实力,再加上政府的治理能力和上海及周边地区的人才储备,打造以数字经济、先进智造等为代表的新经济都有着鲜明的比较优势。如何利用这些比较优势形成新格局下的国内大市场,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发挥“放管服”的作用,尤为关键。

 


长三角一体化 图源:新华网

 

具体而言,长三角一体化要注意以下五点:

 

第一,虹桥国际枢纽要构建和周边区域合作共赢的中心节点的机制。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带来合作共赢的协同效应。庆幸的是,目前上海虹桥商务区已吸引 7 万多家中外企业和机构入驻,具有总部功能的各类企业已达 380 余家,形成了 41 个特色产业园区和特色楼宇。

第二,虹桥国际枢纽区别于其他的城市群、产业群在于要做到要素的充分流动。不管人从哪里来,去到哪里,不管企业注册地到底在区内还是在区外,也不管土地、资本、技术属于何地,只要能够形成虹桥国际枢纽商机的拓展,都要保障来去自由,不搞歧视性的政策,这种格局就是看到协同效应带来的长期利益高于要素流动带来的短期利益的流失。

 


 

第三,着力数字经济凸显比较优势。今天我们要看到虹桥国际枢纽已经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方面走在了国内要素流动的最前沿,这有助于提升数字经济带来的发展新动能和两个市场的内循环,从而提升虹桥国际枢纽的核心竞争力。它带来了中国人口红利2.0形成的流量消费特点(看似虹桥国际枢纽有明确的地理边界,但数字经济模式的市场边界是无限的,事实上流量消费的主要贡献者是来自于中低收入的群体),也通过数字经济的底层技术培育虹桥国际枢纽潜在的国内高附加价值的消费市场(中国高收入群体在海外消费的现象恰恰是我们高质量发展缺位的反应)

第四,落实五型经济四大功能方法。在资源稀缺的环境下,上海各个区域都要按照市政府的部署打造五型经济和四大功能,五型经济指的是创新型、服务型、开放型、总部型和流量型经济;四大功能及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和开放枢纽门户的功能。

第五,以价值链新金融替代政策金融。我们是要认清当前世界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不减,后疫情时代美国排中的冷战思维战略会不断体现,所以当过去的全球化不断褪色的环境下,虹桥国际枢纽要如何打造价值链金融模式(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覆盖整个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全方位)来解决商机不足,风险较大,价值稀缺等市场短板问题。虹桥国际枢纽需要探索共创机会、共担风险、共享价值的营商环境,其中政府今天所推动的智慧城市、总部经济等战略是减少政府救市带来的高投入、高补贴、高负债的高代价问题,而且这个代价的后遗症就是很容易形成金融资产泡沫、脱实向虚的乱象。也就是说,可能会出现虹桥国际枢纽的现代化建设按时到位,但要素流动所需要的营商环境却因市场储蓄过度和消费不足等问题造成资源闲置和资源错配的后果,这种问题在日本和东南亚都曾发生过。

 

而关于对外开放高水平的问题,我们看到上海落实负面清单的共识非常强,浦东改革开放提供了宝贵经验,政策红利和市场环境给我们带来的五大国际中心的地位,以及历史悠久形成的国际大都市的品牌。这都是我们具备提高开放水平的先决条件。

同时,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今天的开放是一种国际竞争合作相互促进的开放。这与今天中国世界经济第二大国的地位密切相关。所以,构建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重构中国主导的价值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

虹桥国际枢纽看似仅仅是上海发展的新机遇,实际上是承担着国家赋予上海这一战略链接和中心节点的重要担当。

 


 

目标要准也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虹桥国际枢纽的建设一定要聚焦五型经济和四大功能的建设目标;另外,虹桥国际枢纽的打造一定要用好进博会和“一带一路”国家赋予上海的桥头堡的功能。第三,一定要在传统贸易的竞争力的基础上,实现向服务贸易转型升级的目标定位。

虹桥国际枢纽的功能定位,关键就在于如何能找到创新驱动、服务场景、开放竞争力乃至总部经济带来的集聚效应等方面。如果定位不清晰的话,那么我们反而会造成上海互相之间资源优势分散、功能体现不清的负面结果。

所以,我特别想在这里提出的是加快进口战略的实施,以降低贸易顺差对我们高质量发展的副作用。而取而代之的是,通过虹桥国际枢纽形成让中国企业投资走进一带一路国家,以增加中国技术、中国品牌、中国智造和中国标准等要素的出口,用服务贸易替代传统的加工贸易。我想这是虹桥国际枢纽在新格局下,必须要做的高质量开放的选择。

而在这高质量开放问题上面,我们需要全新的思路:比如进博会所带来的进口效应,既是缓解我们企业自身的成本压力,又能发挥境外产品(甚至采用的是中国技术、中国标准等)对国内企业形成的鲇鱼效应,倒逼企业与时俱进。

另一方面,进博会若能创造人民币支付和结算的营商环境,不仅能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同时“一带一路”上的中国资本也能回流本土,因为大家会更愿意购买中国性价比高的要素,取代高代价的美欧日技术、品牌、标准等高昂的投入要素。

另外,通过进博会和虹桥国际枢纽的建设,打开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新格局,以服务贸易代替传统贸易,也十分重要。,尤其是中国建设、中国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中国的数字金融商业模式,都是我们建立海外投资基地的比较优势。虹桥国际枢纽,要着力发挥中国建设、信息技术应用和数字金融的比较优势,连接内外两个市场,发挥中心节点的作用。

 


一带一路 图源:新华网

 

今天国内外都出现了转型和竞争加快的格局,虹桥国际枢纽虽然具有鲜明的比较优势,但在新格局下,若不聚焦自己的清晰地位,过于分散的用力反而会得不偿失、事倍功半。所以聚焦数字经济、服务贸易等带来的商机,用好以人为本的要素资源,融通内外两个市场,关注协同效应带来的长期利益是非常关键的。

 

从社会影响看虹桥枢纽建设带来的新格局和新机遇

 

虹桥国际枢纽建设带来的新格局和新机遇,从社会影响的层面看具体反映在五个方面:一是好项目日益增加,二是化解国进民退的隐患,三是击破西方的“中国威胁论”,四是优化政府的治理能力,五是能够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果。

 

好项目增加

首先,市场开放带来的商机因为有了要素的充分流动,资源闲置和错配的问题大大减少,取而代之各种商机迎面而来。在这方面虽然我们的定位看上去是清晰简单的大交通、大会展和大商务,但如果市场开放不伴随价值链金融的形成,那么很有可能大交通、大会展、大商务仅仅靠的是政府推动,出现过去常有的一时的热点推动或者风口推动,而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综合交通管理水平和服务长三角连通国际的能力,也只能通过自己定的标准和勉强的数量指标来达到任务完成的结果,这与今天高质量发展的定位是格格不入的。

相反,如果“三功能四着力”是围绕价值链金融展开的话,那么连接新经济的技术创新和孵化器打造的相关业务,以及特色企业扶持的机会和提供给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商品流动、要素流动的企业群整合一起发挥协同效应的新平台,就会带来无限的商机。而这种协同效应,是基于比较优势和其他城市群、产业群形成互补带来的合作共赢的结果而不是同质化恶性竞争的结果。

过去全球化的模式给我们展现了比较优势发挥协同效应的成功路径,但是由于经济下行带来的国际收支不平衡,触及到了全球化利益分配的问题,使得各国都在反思过去二十多年高速增长的全球化所留下的代价问题。今天虹桥国际枢纽模式的协同效应,是建立在普惠经济的模式上,所以商机不仅在虹桥国际枢纽区内增加,也会给边缘的山区和“一带一路”沿线的发展中国家带来财富和就业增长的机会。这种普惠性的协同效应,尤其是在数字技术的力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的时候带来的效果,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第一个在探索普惠型的创新模式,虹桥国际枢纽又是实践这一新模式的桥头堡。


 

虹桥国际枢纽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的另外一大特点就是通过抱团取暖的方法,来共担风险,使得很多想做又无法做、想做又不敢做的商机大大增加了。

最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带来好项目增加的原因,是政府“放管服”功能的优化。尤其在以下四个方面解决了过去缺位或者不作为的问题:(公共)资源开放、(内外)权益保护、(有力)有效监管、(行政)服务效率。把很多潜在的机会释放出来了。

 

国进民退问题化解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标志,就是解决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这两层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要打破行政垄断、自然垄断的行为,营造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营商环境。这也是虹桥国际枢纽能够让民营资本留在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2

虹桥国际枢纽的建设不能局限于大国企、大央企和大外资的单一模式,而是要通过告别抵押品模式(很容易形成歧视性的贷款服务)的价值链金融的打造,让未来的商机和提升中国核心竞争力的前景,在价值链发挥的协同效应中培育,以及可能存在的抵押品缺失的风险分担问题,又可以通过价值链(虹桥链)来分担。这样会大大的改善金融和实体经济发展失衡的问题。

3

用好产学研结合的第三方专业力量和制度保障,再加上金融科技的创新技术(区块链等)识别和强化对挂羊头卖狗肉的逐利行为的监管。防止虚高的金融收益,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活负担的上升,抹杀实体经济发展的动力。

4

要确保民营经济不退出也不选择脱实向虚的商业模式,关键还在于政府要担起价值链形成的桥梁作用,具体而言就是尽快打造价值链所需要的公共建设、提供商业服务的信息,开放可共享的公共资源,为企业寻找到自己发展所需要的要素服务(人才、金融机构、法律咨询等)穿针引线。

 

最后政府要放弃对土地财政依赖的模式,而回到招商引资提升税基的可持续模式上。只有这样的有为政府,才能确保市场有效、市场充满活力。

 

击破中国威胁论

虹桥国际枢纽建设在击破美国的中国威胁论中发挥重要作用,开拓外循环的合作共赢模式,这反映在两个方面:

一是虹桥国际枢纽以“一核两带”为依靠,以三功能四着力为核心,以市场开放,要素流动为抓手,推动中国结构优化,以此减少容易被人误解的贸易顺差问题,二是坚守负面清单,重构全球化的新价值链。

我们一定要充分认知后疫情时代,美国小院高墙和冷战格局的排中思路,给虹桥国际枢纽的发展带来的挑战,只有认清形式,我们才能坚定不移的开放市场、输出要素、强化服务、共享商机来创建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用一流的实力和普惠的理念,击破中国威胁论给我们造成的压力。


 

政府治理能力优化

政府治理能力优化对虹桥枢纽未来社会影响力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招商引资直到目前也应该是我们推动市场活力的前提条件,而政策红利在人才引进的保证功能,降低企业税费负担问题,提供创业良好的营商环境上,要比以前更有作为。

除此之外,我们一定要遵守负面清单对政府错位和越位的约束,只有这样虹桥国际枢纽的功能不是取决于政策、财税和信贷上的支持,而是政府不断地摸索,能够创造协同效应的服务创新模式。这种有为政府的功能是未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金融能服务好实体经济 

虹桥国际枢纽虽然强调的是“三功能四着力”,并没有提及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问题。但是,金融服务好实体经济,已经成为我们今天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往往每一次城市群的建设和产业群的打造,如果一旦启动第一轮的高资金的投入,就会带来事后的金融堰塞湖的问题。

而这种货币和信贷“超发”的特点,又会增加市场为了维护未来购买力不会因此而损失的高储蓄行为。而这种过度储蓄,又会反过来减少企业投资的意愿,进一步降低消费者就业和收入的能力,由此进入到脱实向虚的恶性循环的模式中。

所以这一轮虹桥枢纽的建设,不仅仅是硬件的打造,更重要的是要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互相支撑的价值链金融模式中。这样我们就能够通过存量的金融资源,不断地良性循环,服务好虹桥枢纽的高质量发展。

 

上海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打造,是在中美关系日益复杂、并波及到国际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环境下,上海急需探索新的发展动能所做的重要举措。它对上海发展乃至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为此,发挥比较优势,盘活存量;创新驱动,培育增量。并用好长三角一体化、进博会和一带一路等顶层设计带来的政策红利,发挥出政府和市场之间以及区域间、行业间、企业间的协同效应,来应对去全球化的逆流对中国经济和市场活力产生的不可低估的冲击,尤为关键,刻不容缓。

 

后记:感谢上海政协经济委员会邀请笔者研究以上问题,并让笔者有机会作为此问题的导读者,与大家进行交流探讨。本文由复旦发展研究院在笔者政协会议发言稿的基础上编辑完善而成。

 

图源 | 未标注者来源于摄图网

话题:



0

推荐

复旦发展研究院

复旦发展研究院

468篇文章 26分钟前更新

复旦发展研究院是一家聚焦“中国发展研究”,以“学科深度融合” 为动力、以“统筹管理孵化”为延伸、以“高端学术运营”为特征的 跨学科、综合性、国际化研究机构。它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最早成立 的高校智库之一,也是 “中国十大影响力智库”。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