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草木春秋——植物系统学研究与实践》是植物分类学家、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家路安民先生的科学人生自述,由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本文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发展研究院高级顾问陈家宽为该书所作书评。

01

“多听老一辈科学家的演讲”

1988年,在成都召开的中国植物学会第九次代表大会上,我与路安民先生初次相识。去参加那场会议之前,当时的导师就告诉我,你要去听最顶尖的科学家做的报告,因为能听到的机会越来越少;你还要学会“东张西望”,不要光听植物分类学的报告,植物分类学离不开植物生理学、细胞学和形态学,多去听听其他学科在研究什么。我听从了导师的教导,现场多听多问,提出了很多好问题,非常活跃,那次就被路先生发现了。他邀请我上台发言,我没辜负他,讲完后现场掌声雷动。也得益于那次演讲,更多人看到了我,后来我得到了很多很好的机会。所以,我也要告诉现在的年轻学者,多听老一辈科学家的演讲,多提问题,去学习和体会他们的学术思想,并传承下去。

02

“科学的领军人物都是组织家和战略家”

最近,路安民先生的《草木春秋——植物系统学研究与实践》一书出版,很厚的一本,我一口气读完,想起了当年作为后辈在台下倾听前辈报告的场景,感慨颇深。这本书虽然围绕着路先生的经历叙事,但从这本书中,我看到的不是路先生的个人经历,而是我国近现代植物学发展轨迹的映射,是一部中国近现代植物学发展史的缩影,对年轻一代植物学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参考。

全书一共15章,我认为可以归纳为两大版块。

第一版块是成长、发扬与传承。在“求学”“往事”“国际学术交流和科学考察”等章节中,他讲述了成长过程中时代给予他的机会。当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几位老师招研究生,路安民英语成绩一般,因为他学的是俄语,但他专业课考了95分,而且他用时空观的哲学理念回答了植物的系统进化问题,让匡可任先生非常意外,并给予了充分肯定,最终吸纳他为助手。后来,路安民在植物所任领导期间,陆续引进了李振宇、徐克学、张宪春等人才。他不仅抓住了时代赋予他的机会,还充分利用自己的能力,不失时机地招才纳贤,给了年轻一代学者宝贵机会,我也是受益者之一。

对于研究生培养,路安民先生有自己的一套主张。他在书中举了王青锋研究员的例子,指导他以科和属作为研究对象,最终达到发表专著的水平,说明研究的起点要高;以冯旻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的例子,说明用不同学科的基础方法研究系统发育的重要性;他主张因材施教,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反映了他从匡先生那里传承下来的先进的教育思想,我也深受启发。

第二个版块则是对他职业生涯和学术思想的梳理和阐述。科学的领军人物往往都是深谋远虑的组织家和战略家。从他担任发育与进化研究组负责人开始,到成为植物所所长,再到担任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分类区系学科发展专家委员会主任和基金委植物学科评审组组长期间的经历,从他每次对国际学科发展新趋势的把握,每次研究重心的转移,可以窥见系统和进化植物学的传承与发展脉络,是极其珍贵的史料。

03

“站在中国植物学发展的十字路口”

会前,私下和路老师交流时,他说,“现在中国植物学发展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我想了很久,也拉着之端聊了很久,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十字路口?我认为这要从我国的植物学发展史说起。

我国植物学发展的第一阶段,是老一辈植物学家引进和奠基阶段,是我国植物学发展之开端。新中国成立以后,中科院植物所、昆明所、华南所相继成立,这是植物学发展的第二阶段,代表成就是《中国植物志》的出版。第三阶段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打开国门,开始用全球视野看待植物学发展。现在,我认为中国植物学正在经历第四次历史性变革,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转折点,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瞩目的成绩,一些方面也因被西方封锁而受限,我们该怎么办?我们的困境在哪里?

首先,我认为我们植物学者应该进一步提升科学素养。国内学者对科学社会学的关注比较少,很少站在科学社会学的角度看问题,国外这方面的研究有很多,在这里给大家分享几本。比如,英国科学家贝尔纳曾写过《科学的社会功能》,他指出,过去的科学是研究人的兴趣,现在科学的社会功能是解决人类的对未知世界的认识问题,解决人类生存与发展中的挑战;一个是解决基础问题,一个是解决应用问题。这本书我非常喜欢,做了满满的笔记。社会学家哈里特·朱克曼所著《科学界的精英——美国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对美国所有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长轨迹进行了研究,从小学到大学,从家庭背景到人生轨迹,摸索其中规律,是首次以诺奖获得者作为社会群体进行社会学研究的著作。还有一本叫《赢在科学》,在国外被称为“科学家的入门书”,但国内知道这本书的人并不多。书中介绍了科学家必须具备的六个素养,包括要当科学领域的作家(会写论文、基金申报、发言稿、内参)、杰出的演说家(会演讲)、会场上的活动家(会主持会议)、谈判高手(到处争取资源)等。当科学家也要当“全才”,而不能只会发表论文。

其次,我们现在对于科学的鉴赏力还有些欠缺,也就是一门学问是不是好的科学的判断标准还有些模糊。我认为,好的科学有三个标准:第一,被教科书所引用,或被著名科学家专门评论;第二,被政府或企业采纳;第三,不断得到巨额资金支持。以这三个标准为目标,才能在国际科学界玩得转,争取到更多话语权。

再次,多数时候,我们知道要做什么,但不知道为什么要做。在做研究之前,先调研,找那些没有被解决的科学问题,挑选其中最有价值的方向,然后做实验设计,预设结果,再一步步验证。而我们往往少了前面的环节,认准一个别人没研究过的方向闷头研究,很少先想清楚自己究竟想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这就导致了很多无用的实验。

04

“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

中国植物学发展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在以路安民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植物学家的带领下,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很多方面的研究超越了欧美国家,但“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植物系统学未来的发展仍任重道远。路安民先生的《草木春秋——植物系统学研究与实践》这本书恰好在这个时间出版,有承上启下之用,意义深远。

对于今后的研究方向,我提几点思路:第一,最早的《中国植物志》第一卷是20世纪50年代出版的,很多内容需要更新,修订可以提上日程了;第二,对毛茛科等复杂类群,需继续进一步研究;第三,植物系统学研究者必须具有国际视野,要走出国门,到世界上各类特殊环境中去;第四,植物系统与分类学和人类文明的关系,这方面的研究大有可为;第五,我之前发表过一篇文章,阐述全球气候变化对植物分布的影响,这方面也值得进一步研究。以上这些方向都非常有趣,研究潜力巨大。

最后,感谢路安民先生对我学术生涯的指导和引领,感谢王美林先生在我最需要的时候给了我在《生物多样性》杂志上发声的机会。

来源|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话题:



0

推荐

复旦发展研究院

复旦发展研究院

498篇文章 45天前更新

复旦发展研究院是一家聚焦“中国发展研究”,以“学科深度融合” 为动力、以“统筹管理孵化”为延伸、以“高端学术运营”为特征的 跨学科、综合性、国际化研究机构。它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最早成立 的高校智库之一,也是 “中国十大影响力智库”。

文章